维生素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来源:中国养殖网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6-7-11 阅读:
肌肉嫩度和维生素 D
牛肉的嫩度很不一致,尤其是大理石纹评分低的牛肉更是这样,是许多牛肉生产体系现存的重大缺陷。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消费者将牛肉的嫩度作为他们购买的重要因素来考虑 (Koohmariae, 1996) 。动物死后,嫩化过程先从肌肉纤维中开始,但不同动物体内的这一过程的发生并不一致。最近的研究表明肌原纤维和相关蛋白质的水解是肉嫩度提高的原因 (Koohmariae, 1996) 。 Koohmariae 等 (1988) 指出水解蛋白质的复合物在骨骼肌中天然就存在,这种复合物是钙依赖的蛋白酶( calpain ),肉嫩化的过程中就是这种酶在起作用,但这种蛋白水解酶与它的天然抑制剂( calpastatin )一起存在于肌肉中。 Bos Indicus 牛在属于热带、亚热带的亚太地区分布广泛,不幸的是随着肉牛中 Bos Indicus 牛血液的增加,它们肌肉中 calpastain 的含量也增加 (Pringle 等 , 1997) 。
为了更好地处理牛肉、解决口感和保质期问题,同时也为了避免因使用氯化钙等化学物质来处理牛肉而遭到指责,目前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如何使用维生素 D 极其代谢物来以提高肌肉中钙的含量方面。为了不断提高肌肉内钙含量来改善肉的嫩度,人们在屠宰前几天内给肉牛饲喂高剂量的维生素 D 3 (Montgomery 等 , 2000) ,而这会影响肉牛的采食量和增重,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是维生素 D 不仅可在肝组织中聚集,也可能在肌肉中聚积 (Montgomery 等 , 2002) 。
维生素 D 活性代谢物 25- 羟基维生素 D 3 可以代替维生素 D 的给肉牛添加。如果在屠宰前两天一次性添加这种替代品,可以显著提高肉的嫩度 (Foote 等 2004) 。在最近昆士兰州的一个研究中,屠宰前 2 、 4 、 6d 分别给每头 Bos Indicus 牛一次性饲喂 125 毫克 25- 羟基维生素 D 3 ,并测定了背最长 肌的 Warner Bratzler 剪切强度值,结果发现,经 14d 的成熟后,牛肉会变得更嫩 (Lawrence, 未发表数据 ) 。
脂肪颜色和维生素
脂肪颜色在消费者对牛肉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都偏爱白色脂肪。肉牛在短期内( 40-60d )以高谷物日粮饲喂,就可使其达到很好的育肥效果,在这段时间内动物皮下脂肪增加且会变得更白 (Yang et al 1993) 。肉牛胴体脂肪里基本只有β - 胡萝卜素这种类胡萝卜素 (Yang 等 , 1992) 。 Yang 等 (2002) 报道在给肉牛饲喂谷物的过程中,牛肉脂肪内β - 胡萝卜素的浓度从 0.99ug/g 下降到 0.1ug/g ,肌肉内β - 胡萝卜素浓度从 0.16ug/g 下降到 0.01ug/g 。在该研究中添加维生素 E ( 2800IU/h/d )会减少脂肪中β - 胡萝卜素的浓度,这证明脂溶性维生素会在小肠中竞相吸收 (Pellett 等 1994) 。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