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协会介绍 协会通知 技术推广 技术服务 会员单位

康美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康美动态>行业动态

生态养殖实践样本:吃住好 还赚"生态钱"

来源:半岛网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6-9-14 阅读:

  提起养牛场,人们往往会想到脏乱的环境和刺鼻的气味,可莱西市日庄镇胡家沟村养牛场却整洁如新、无刺鼻气味。这得益于他们的生态养殖——将牛粪“变废为宝”。日庄镇胡家沟村是生态养殖的一个缩影,在当前奶价下降与养殖环境的困扰当中,莱西市不少奶牛养殖户渐渐走上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经济绿色循环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生态养殖

  奶牛很“滋润”

  莱西市日庄镇富昊德奶牛养殖场是最早进行生态养殖的奶牛场之一。9月8日,记者走进莱西市日庄镇胡家沟村,一排排钢结构搭建的“牛舍”宽敞明亮,数百头奶牛正在棚户里面吃草。由于天气炎热,棚子当中还放置了很多风扇方便通风,奶牛们看上去都十分惬意。

  在棚户的旁边,几位工人还在为这些奶牛搭建“新家”,有三处面积更大的牛棚正在建设当中。每个奶牛有自己专门的“卧室”,上面铺满了松软的沙土。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个牛舍花费都在百万元以上。

  “高大上,奶牛还有编号,和我之前建的养牛场真不一样。”前来参观的穆先生感叹,变化不仅是牛舍搭建,与其他牛舍相比,里面并没有刺鼻的气味。

  “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奶牛场,到处都是粪便,几百米外都能闻到臭味,现在你看看多整洁啊。”一位养殖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味道太大,当时在养殖场工作的时候只能戴口罩,现在搞生态养殖,不仅奶牛生活条件好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也舒适多了。

  转型升级

  养殖户尝到甜头

  “现在散户不行了,养奶牛少了,形不成规模,根本赚不了钱。”养殖户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刚开始养牛的时候,养殖户们面对这些粪便带来的异味也是束手无策。

  后来奶价下跌,养殖的人渐渐变少了,面对这一困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帮助养殖户们转型,这才渐渐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由于投资较大,有些散户渐渐支持不住,把牛卖了转型其他产业,而坚持养牛的人,则是进行了产业升级,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规模化养殖的多了。现在的养殖场,拥有的奶牛数量都在50头以上。

  富昊德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孙德伟告诉记者,为了引进这些新设备,他去银行贷了款,现在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他也尝到了集约化的好处:“夏天天热,牛容易躁动,产的奶质量肯定受影响,今年夏天就给这些牛放上了大风扇,它们休息好了,心情好了,才能产出品质高的奶”。

  配餐“国际化”

  吃得好产得好

  在大棚当中,孙德伟抓起一把奶牛正在吃着的草料告诉记者,现在养殖场的奶牛吃得并不比国外的牛差,很多牧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专门为了提高牛奶的品质而花了大价钱,奶牛在不同阶段吃上不同的“配餐”,“鲜草和青贮料,外国奶牛吃啥,咱们奶牛也吃啥。”孙德伟说。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ADD):甘肃省康乐县附城镇马家咀村 邮编:731500 陇ICP备08000758号
版权所有: 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292202000003号   页面流量3236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