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奶母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来源:养殖商务网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7-2-20 阅读:
为了不断提高产奶牛的产量、质量、降低饲养成本和保持牛体健康,按不同泌乳阶段和繁殖状态进行饲养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与以奶定料法比较,阶段饲养对提高产奶量,控制精料喂量,减少疾病,保持牛体健康,增加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值得推广。
产奶母牛根据不同泌乳阶段、不同繁殖状态和不同的营养需要,一般分如下几个阶段。
一、干奶期(妊娠后期)。指由停止挤奶至预产前15天,一般为45天。
1.管理。干奶牛与产奶牛应分开单独(群)饲养,以免贪食产奶牛的精料引发消化道疾病。为预防难产,干奶牛每天应在舍外活动2~4小时。
2.饲养。由于泌乳停止,千奶牛需要营养减少,日粮应及时调整。干奶后5~7天乳房尚未变软,精料宜少喂;7天后精料可适当增加,再过5~7天可按标准饲养。日千物质采食量应占母牛体重的2.0~2.5%,每公斤千物质含产奶净能1.3兆卡,粗蛋白含量为13%。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干草3~5公斤,青贮10~12公斤,糟粕及多汁饲料5公斤;精料3~4公斤,切勿喂量过多,以免体况过肥,造成难产。干奶牛体况应保持中上等水平。为了解饲养效果,可于干奶后20~25天内评定一次体况。如体况过肥,则应减料,反之则应加料。
二、围产期。指产前产后各15天。奶牛从妊娠后期,经历分娩、产后复原,从干奶到分泌初乳、常乳等生理变化,消化机能减弱,食欲差,是个难养阶段,应特别细心。
1.前期。产前奶牛转入产房管理,设专人护理,临产前产房彻底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日粮中精料喂量适当增加,但不宜过多,以免发生难产等不良后果。日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2~2.5%,每公斤含产奶净能1.5兆卡,粗蛋白由13%提高到15%,粗纤维不少于20%。在乳热症多发牛群,产前两周改喂低钙日粮(钙、磷每日喂量为50克和30克),对预防酮病、乳热有良好效果。此外还应减喂食
盐。产前4~7天,如乳房过度肿大,可减少或停喂精料和多汁饲料。产前2~3天,为防止便秘,精料可适当增加麸皮含量。在胎衣不下较多的牛群,产前20天可注射硒—维生素E制剂,有良好预防效果。
2.接产。产房要保持安静。接产前对奶牛尾部及后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母牛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人的监护下应尽可能使其自然分娩。但护理人员在接产前应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助产设备,并注意观察分娩过程是否正常。如需助产应按产科要求进行检查和操作,尽量避免人为产道损伤和感染。母牛产后及时饮温麸及盐水。犊牛生后严格断脐消毒,及时喂给初乳。在产后6小时内观察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和出血,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24小时内观察胎衣脱落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请兽医处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