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人工配种技术及注意事项
来源:黔农网 编辑:黔农网 更新于:2018-2-10 阅读:
牦牛饲养管理的水平和方法,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牦牛群间都有差异。绝大多数地区的牦牛仅只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就是在冬春冷季,天然草地牧草枯萎、饲草缺乏的情况下,除少数体弱、难以度春的幼龄牦牛和母牦牛,补给少量的干草或青贮牧草外,一律不给补饲。牦牛群的管理,则随气候季节而定。
牦牛养殖技术
一、牦牛的放牧
牦牛的放牧多数地区采用根据不同季节划分放牧草地,然后分群放牧的方式;少数地区实行围栏分群放牧。
1、牧场的划分
牦牛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属于高寒草地气候,只有冷、暖季节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因而一般将牧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牧场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离定居点的远近和交通条件等。夏秋牧场选在远离定居点,海拔较高,通风凉爽,蚊虻较少,有充足水源的阴坡山顶地带;冬春牧场则选在定居点附近,海拔较低,交通方便,避风雪的阳坡低地。
牦牛分布的有些地区,属高山狭谷地貌,牦牛可利用的草地总面积虽很广阔,但被深谷分隔为相对“零星”的草地,往往一个村、组、户使用的草地分散在几条山梁上,每一牦牛群只使用其中一、二个山梁的草地。因此,也有将牧场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的。只是春、秋牧场使用的时间短、面积较小,似由冬牧场去夏牧场,或由夏牧场回冬牧场的过渡性牧场。该地区多以山沟、林边草地为冬牧场,以岭端草甸为夏牧场,山坡地带为春、秋牧场。
2、牦牛群的组织
为了放牧管理和合理利用草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对牦牛应根据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进行分群,避免混群放牧,使牛群相对安静,采食及营养状况相对均匀,减少放牧的困难。牦牛群一般分为:
①泌乳牛群,又称为奶牛群。是指由正在泌乳的牦牛组成的牛群。每群100头左右。对泌乳牦牛群,应分配给最好的牧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适当补饲,使其多产乳,及早发情配种。在泌乳牦牛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未产犊仍继续挤乳的母牦牛,数量多时可单独组群。
②干乳牛群,又称为干巴牛群。该牛群是指由未带犊牛而干乳的母牦牛,以及已经达到初次配种年龄的母牦牛组成的牛群,每群150~200头。
③幼牛群。是指由断奶至周岁以内的牛只组成的牛群。幼龄牦牛性情比较活泼,合群性差,与成年牛混群放牧相互干扰很大。因此,一般单独组群,且群体较小,以50头左右为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