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农村致富经 编辑:农村致富经 更新于:2018-4-2 阅读:
胚胎移植是快速增加高产优质奶牛数量,促进奶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应用于奶牛生产中的一项高新技术。今年,胶南市启动了胚胎移植项目,一期工程于2003年开始实施,在项目具体操作工作中,我们发现影响受体牛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受体牛在进行胚胎移植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胚胎移植的影响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受体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受体牛的选择
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准胎率高于经产母牛。青年母牛作为受体牛的具体标准为:应在15月龄以上,体高在125厘米以上,无传染病,中等膘情,体况良好,体重300公斤以上。
经产母牛作为受体牛应有两个以上正常的发情周期,应在产后 70天以上,无繁殖系统疾病,无传染病(特别是布氏杆菌病),身体健康,膘情在七成以上(如按五级膘情分级,应在三至四级为宜);同时要求产犊性能和泌乳性能良好,无流产、难产史。屡配不孕或胚胎移植两次未孕者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预选的受体牛应进行直肠检查,如果查出异性双胎的母牛,先天性无子宫角或子宫颈闭锁、阴道发育不全等的母牛,均不能作为受体牛。
对于新购进的受体牛或配种时间小于两个月的牛,无法确定是否怀孕,不应作为受体牛对其用药处理,应饲养两个月进行妊检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以免因使用药物导致流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影响下一次的利用。
二、受体牛的饲养管理
1.引进受体牛后的饲养管理
(1)做好牛的驱虫工作。检查牛有无寄生虫病,同时对牛进行驱虫。可选择伊维菌素、伊维速克等可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按说明书上的药量和用法用药,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
(2)做好免疫防疫。隔离观察15~20天后,按牛只的体重或年龄接种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间隔4~6个月再接种一次。免疫接种疫苗时注意:严格按疫苗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药物和超剂量用药;免疫注射过程中要做到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创造良好的饲喂环境。由于长途运输、气候和环境等发生变化, 牛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引入后14天内是应激反应高峰期,若管理不当,牛只很容易出现不同方面的疾病,会延长牛只对新环境的适应期和空怀时间,浪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为此, 要掌握牛的饲养管理规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要让新引进的牛只有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保证充足的饮水,但第一次饮水切忌暴饮,饮水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间隔 3~4小时后改为自由饮水。6小时后开始在运动场补饲干草,第二天再上槽补饲青储饲料。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