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牛喂养的科学艺术:孕育健康牛犊,奠定牧场未来
来源:本文由AI助手生成 编辑:本文由AI助手生成 更新于:2025-7-14 阅读:
母牛怀孕期,是牧场希望的孕育期。科学喂养一头怀孕母牛,不仅关乎胎儿健康成长、顺利分娩,更深远影响着犊牛未来的生产潜力与牧场的经济效益。这份投入,是对新生命的郑重承诺,也是对牧场未来的明智投资。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用科学和关爱,为孕牛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精准营养:贯穿孕期的核心旋律
孕早期(配种后1-3个月):稳字当头,打好基础
营养需求特点:胎儿发育相对缓慢,但却是胚胎着床和器官分化的关键期。母牛自身维持需要是主体。
喂养策略:
维持为主,适度提升:营养水平略高于空怀期即可(约高出10-15%)。避免过度饲喂导致母牛过肥,增加难产风险。
质量至上:提供清洁、新鲜、无霉变的粗饲料(如优质干草、青贮料)。这是瘤胃健康的基础,也是胎儿早期发育的间接保障。
蛋白质均衡:确保饲粮中含有足量且平衡的蛋白质,支持胎盘和胎儿组织的初步形成。豆科牧草(如苜蓿干草)或适量蛋白质补充料是良好选择。
能量稳定:以优质粗饲料为主,辅以少量能量饲料(如玉米、大麦),维持母牛良好体况。
矿物质维生素不可缺:保证常量矿物质(钙、磷、镁)和微量矿物质(硒、锌、铜、碘)以及维生素A、D、E的充足供应。此时补充是预防后期缺乏的关键。自由舔食高品质的孕牛专用矿物质盐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管理要点:避免应激(粗暴驱赶、环境剧变),防止早期流产。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孕中期(4-7个月):稳步增长,体况调整
营养需求特点:胎儿生长速度加快,乳腺组织开始发育。母牛的营养需求逐步增加。
喂养策略:
逐步增量:根据母牛体况评分(BCS,理想保持在3分左右,1-5分制),缓慢增加精料补充量(每日增加0.5-1公斤)。目标是维持或使偏瘦母牛达到理想体况。
粗饲料为主:继续保证充足优质的粗饲料摄入,这是维持瘤胃功能和健康的关键。
持续关注矿物质维生素:对微量矿物质(尤其是铜、锌、锰、碘)和维生素A、E的需求持续增加,需通过精料补充料或专用预混料满足。
管理要点:此期是调整母牛体况至理想状态的黄金窗口期。定期评估体况,避免过瘦或过胖。保证充足的运动空间,促进血液循环和健康。
孕后期(产前2个月至分娩):冲刺营养,迎接新生
营养需求特点:胎儿70-80%的体重在此期快速增长!母牛自身也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泌乳和分娩储备能量。这是整个孕期营养需求的最高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比维持期高出50-70%,钙磷需求也大幅增加。
喂养策略:
“攻胎期”营养强化:显著提高精料补充料的饲喂量(每日可达母牛体重的0.8%-1.2%,具体根据粗饲料质量和母牛体况调整),选用高能量、高蛋白、低钙(预防产后低血钙)的围产前期专用日粮。此阶段精料比例可提升至日粮干物质的40-50%。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