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上游奶牛养殖业是振兴奶业的关键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6-10-18 阅读:
近年来,受国内整体消费放缓、国外原奶市场挤压,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步履维艰。2014年底发生在个别地区的“倒奶”事件,将奶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暴露无遗。“目前, 国内乳企的乳品加工技术、装备与国外几乎全部同步。我们落后在哪里?是上游(奶牛养殖业)。”近日,中鼎牧业总裁孙国强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扎实的上游基础是振兴民族奶业的关键。中国是当前消费增长最好的市场,养好奶牛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国奶牛养殖现状呈“三高三低”
“在我国,70%到80%是家庭牧场,500头到800头养殖规模的家庭牧场在全国达700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中小牧场大概有700万头到800万头奶牛,这是中国奶业的基本情况。”谈到养殖业当前的现状,孙国强说,这些中小牧场多还存留着传统的养殖习惯,没有形成科学规划的统筹管理,是奶业发展最短的短板,最明显的就是形成了“三低三高”的发展状态,即:风险高、成本高、管理难度高;效益低、单产低、组织化程度低。
以最简单饲养模式为例,家庭牧场通常不会采取分群饲喂的形式,健康情况不同的奶牛很难得到科学、适合的喂养。饲喂时间不稳定、喂养粗精饲料、微量元素比例不适当情况普遍,造成奶牛营养不均衡,容易产生许多代谢疾病,这既浪费饲料,无益于奶牛饲养,同时也降低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中国乳业历次风波不是研发的问题,不是设备的问题,是上游养殖的问题。乳业要振兴,补齐短板是关键。”孙国强认为,积极地与国际接轨,关键是要改变组织方式。“比如新西兰,全国有14000个农户,他们形成一家企业,实力雄厚,而我国七八千家奶农,各自为政,是小、散、乱、差的状态。”
“托管模式”帮助奶农实现转型升级
近日,中鼎牧业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中鼎牧业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5.09亿元,同比增长193.34%,公司录得净利润1071.41万元。在奶业发展如此困窘的当下,中鼎牧业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如果要概括我们的模式只要一句话,‘存量整合、全程托管、易于推广’。”孙国强介绍,中鼎牧业实行从原料采购、养牛管理和原奶销售在内的全程托管,输出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利用资源优势,帮助农户提升原奶品质,保证农场收益。
“比如,我们会为托管的牧场统一采购优质原料,为中小型牧场设计奶牛饲喂流程及标准化程序,这包括前、中、后期的整个养殖流程,我们会为每个牧场配备场长、副场长、繁育、兽医、会计、数据员6个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保证标准化流程的实施。”孙国强说,目前,中鼎牧业已经整合140多家牧场,共计10万多头奶牛,单产均可达到9吨,而一般家庭牧场的奶牛单产量仅6吨。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