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区养牛发展前景模式
来源:中国养殖网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6-1-11 阅读:
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是适度规模养殖的成功模式
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变传统的单向线型经济“ 资源-产品-废弃物” 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从而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在生产中实践,逐渐探索出“林-草-牛-沼-菌”、“秸秆-牛-沼-菜”、“秸秆-牛-沼-粮”等几种循环经济生态模式,能够有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目标。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最好方法,这些产业链条的形成、发展、成熟,促进了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标志着我市正在迈入生杰养殖、循环经济的门槛。
五、适度规模养牛是我市牛业发展充分发挥山区特点最好方法
我市有大面积草山草坡和有利于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发展草食牲畜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草食牲畜是发展畜牧业解决与人争粮的矛盾。2007年以来我市畜牧业始终坚持“ 培育规模户,兼顾散养户” 原则,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市场行情,利用牧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肉牛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切实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养牛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我市利用优质肉牛冻精改良黄牛85万头,改良奶牛580头。全市已建成现代畜牧业肉牛养殖小区103个,奶牛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肉牛50.2万头,实现奶产量1599吨,为适合山区特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