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
来源:养牛网 编辑:养牛网 更新于:2020-8-24 阅读:
一、概述
1、养牛业是畜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养牛业,对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繁荣市场,扩大对外贸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牛是反刍动物,它主要吃青草、干草、作物茎叶和农副产品。大量养牛,不与人争粮,充分利用不能被人们利用的纤维含量多的粗饲料,使之转化为人类所必需的肉,乳食品和和皮、骨、角、内脏等轻工业、医药业的原料。我县拥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和草地资源,是发展养牛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肉牛要求饲养管理条件不高。
3、凡是用来生产牛肉,且能产生较多较好而成本较低的牛肉的牛都叫做肉牛,肉牛不仅是指改良后的杂种牛,而且包括大量的不用作畜力的牛和奶公牛犊。
4、近年来,我县牛肉的上市量大幅增加,但数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肉牛的产量和品质,开展杂交改良,利用杂交优势增肉,同时对老残牛进行育肥,使之增膘改善肉质,提高经济效益。
5、肉牛在世界肉类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年内产量年年增加,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牛作为农
业主要动力的历史已经过去,其生产方向从役用转向肉用和乳用,使我国养牛业得到一个大发展,近十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给肉牛养殖提供了政策和物质基础。我国肉牛业远不如奶牛业,与世界的差距更大。但发展速度快,尤其是80年代增长最快,并且牛群的品种结构也大为改进,引进10多个品种,到目前全国改良牛已有1000余万头,其中西门塔尔血液牛就达700余万头。这些引进品种均显著地提高了我国非良种牛的体型、日增重、饲料报酬和产肉量等,使养牛经济效益成倍提高。从我国民族传统习惯来说,即使在将来,猪肉的消费量,仍可能占较大的比重。但从居民开始,已逐步从“厌肥病”而发展为“恐肥症”,并且对牛肉鲜嫩味美、营养丰富、低脂肪的特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欢迎,再从战略上讲,牛肉的生产量80%是来非竞争性饲料――牧草、秸杆及非蛋白氮,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因陋就简,因而牛肉是一种最经济、最有前途的肉食品,发展肉牛生产势在必行。
二、怎样发展肉牛
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肉牛不能靠从外地购入,必须立足本地,就地取材,以本地牛为主,外来纯种肉牛用来经济杂交轮回的种公畜以大量利用杂种优势,增加产肉量。
(一)利用本地牛育肥
1、吉安黄牛:吉安黄牛分布于吉安、泰和、吉水、万安、安福等县,我县本地黄牛系吉安黄牛,毛色有棕色、黄色、黑色、黄色等,具有骨骼粗大,紧凑结实,腱显露,拉力大,有角等特点。母牛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正式配种,配种旺盛期可维持6年左右,三年二胎,繁殖力强的母牛一年一胎,粗放条件下,屠宰率达46.3%,净肉率达36.16%。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