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养及疾病防治技术
来源:养牛网 编辑:养牛网 更新于:2020-8-24 阅读:
2、本地牛利用。本地牛育肥利用,指在本地牛群中按照肉用的标准就地进行选择,改善它们的饲养管理,使之生长育肥。
本地黄牛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耐粗、耐苦、抗热、抗蜱等特性,并且在夏秋季补粗饲料的条件下,依靠放牧即能长肉上膘,获得不少优质牛肉,它们不仅产肉性能尚佳,而且成本低,是我县极其主要的牛肉资源。它们与纯种肉用牛或杂交牛相比,虽然个体生长速度较慢,产肉量较少,但它简单可行,工作难度少,容易起步,便于推广。
(二)利用杂交改良牛
1、杂交是指2个或2个以上不同品种、品系之间开展的交配,其中后代为杂种。杂种后代所获得的超过双亲纯种平均数的生活力,表现为繁殖力强,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耐苦,容易饲养等,称为杂种优势。
地方黄牛品种大部分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点。但是生长慢,出肉率、出栏率低。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增加产肉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大力提倡饲养杂交牛。目前,肉牛生产中饲养较多的是西门塔尔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和利木赞杂交牛。
2、三元杂交牛:一般是指二元杂交牛的杂种二代牛,三元杂交牛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二元杂交牛后代,生产性能进一步适于架子牛进行育肥。全省都在主推利木赞×西门塔尔牛×本地牛为主的三元杂交肉牛改良组合。保护西门塔尔牛×本地牛二杂母牛群。
3、根据外贸部门反映:杂交牛以其肉质鲜美,颇受外商欢迎,肉牛加工企业需要大量杂交牛,市场销路好。
(三)发展肉牛生产的方法
1、建立肉牛生产示范区:典型示范引路,省、市、县都在搞肉牛区、肉牛带,规模养殖户,选择草源好、母牛多的地方实施,通过项目、技术带动。
2、普及肉牛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养殖户交流学习。
3、备足饲料,保证需要:采取放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适当补饲,取得更好效果,饲料供应不足时,肉牛不仅晚熟,肥度不佳,而且头和前驱等低值部分比例相对较大,后躯高值部分反而相对较小,要重视饲料供应。
①种植人工牧草,割野青草,进行晒干和青贮,收集农副产品秸秆、藤蔓等贮备用。
②工业副产品饲料如油饼、麦麸、米糠、酒糟、糖渣、豆渣等价格低,且营养好。
③谷物饲料如玉米、大麦、糙米等也是重要的饲料,特别是在肥育期间。
④矿物质(食盐、骨粉、磷酸钙、碳酸钙等)、维生素等养分也是不可缺少的。
4、改善条件,加强饲养管理。①目前,农村养牛多数靠放牧,少补草料,更少补精料,寒冷冬春喂以稻草度日,不但产肉产奶有困难,就是维持生命也成问题,故有“秋肥、冬瘦、春死亡”之说。要根据自然条件,草源情况以及牧草质量等,改变过去冬春枯草季节维持生命的饲养方法,实行放牧补饲。补饲应补给优质青干草为主,但也可以补一些青贮料或其它一些饲料如块根块茎等,有时也可补给一些精料。大雪寒天或育肥期可适当多补给一点精料。
上篇:
下篇: